工作专题

第二课堂课程化育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专题   >> 第二课堂课程化育人   >> 正文

第301期行知青年讲坛——“院长喊你来读书”荐书活动第三场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17日来源: 作者: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深化全民阅读活动”的重要部署,积极响应教育部“把读书作为一件大事来抓”的号召,激发师生读书热情,营造师生共读、经典共享的校园阅读氛围,推动形成爱读书、好读书、善读书的校园风尚,学校开展第301期行知青年讲坛——“嘿!喊你来读书啦”系列活动——“院长喊你来读书”主题系列活动,欢迎师生们踊跃借阅,享受阅读乐趣,在阅读与思考中涵养品格。

活动主题

“院长喊你来读书”荐书活动——第三场

活动时间

6月18日下午14:30

活动嘉宾

李岗、吴玲、陈云奔、顾世民、 刘妍

活动地点

江北校区:崇师楼A区102室

活动索票

点击文章下方“阅读原文”即可参与抢票,

索票通道将于今晚22:00正式开启。

抢票成功名单请及时关注哈师大青年公众号,

并及时关注本篇推送评论区;

参与本场讲坛活动的哈师大er,

成功入场签到并参与全程,

即可获得第二课堂3学时。

嘉宾简介及推荐书目

荐书人

李 岗

哈尔滨师范大学

党委常委、副校长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宣部全国宣传文化系统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文化部首届“中国青年艺术家提名奖”获得者,参加各级展览百余次,各级报刊杂志发表作品及论文百余篇幅。

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是时代命题:伴随着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自由解放的时代课题。

  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离不开全体人民极高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去形成共识和强大凝聚力,并用“中华美育精神”去坚守中华文明命脉、坚持中国文化自信、为人类奉献精神文化的优秀成果。

中国画在中华民族在五千年文明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崇尚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追求尽善尽美的崇高之美,重视礼乐教化的秩序之美等等美育传统。这本作品集里既有中国画的理论知识,也有关于创作感受的心灵对话,同时也收录了300余幅写生创作作品。更重要的它是学校美育浸润行动中带领大家走进美的敲门砖,试金石。

《李岗山水画作品集》

书籍作者:李岗

书籍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荐书人

吴 玲

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院长、博士生导师

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5项,出版专著、译著7部,发表论文数十篇。

  该书是中国哲学通史的经典著作,系统梳理了从先秦至近代的中国哲学发展脉络。作者以清晰流畅的笔触,将深奥的儒、道、墨、法、佛等各家思想置于历史背景中,阐释其演变逻辑,既注重哲学概念的精准解析,又兼顾思想与社会、政治的互动关系,是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绝佳入门书。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阅读此书,不仅能提升哲学素养,更能从历史视角观察中国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行发展的独特历程。

《中国哲学简史》

书籍作者:冯友兰

书籍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推荐书中经典赏析内容

  在书的第一章“绪论”中,冯友兰先生论述道,中国哲学家多未有以知识之自身为自有其好,故不为知识而求知识。不但不为知识而求知识也,即直接能为人增进幸福之知识,中国哲学家亦只愿实行之以增进人之幸福,而不愿空言讨论之,所谓“吾欲托之空言,不如见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故中国人向不十分重视著书立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中国哲学家,多讲所谓内圣外王之道。“内圣”即“立德”,“外王”即“立功”。其最高理想,即实有圣人之德,实举帝王之业,成所谓圣王,即柏拉图所谓哲学王者。至于不能实举帝王之业,以推行其圣人之道,不得已然后退而立言。故著书立说,中国哲学家视之,乃最倒霉之事,不得已而后为之。故在中国哲学史中,精心结撰,首尾贯串之哲学书,比较少数。往往哲学家本人或其门人后学,杂凑平日书札语录,便以成书。成书既随便,故其道理虽足自立,而所以扶持此道理之议论,往往失于简单零碎,此亦不必讳言也。

【注】按中国古代用以写书之竹简,极为夯重。因竹简之夯重,故著书立言务求简短,往往仅将其结论写出。及此办法,成为风尚,后之作者,虽已不受此物质的限制,而亦因仍不改,此亦可备一说。

荐书人

陈云奔

博士生导师,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

国家一流专业“教育学”专业负责人、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学一级学科带头人、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专业学位授权类别负责人。《给教师的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30多年从事学校教育工作实践和进行教育理论研究的经验结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和实践的教育思想体系。

  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分条列出了100条建议,这些建议涉及教师具体教学环节的方方面面,不仅包括如何备课、如何上课、如何处理学生的家庭作业整个教学流程,也包括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把握好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发展,还涉及教师如何促进自身发展、提高专业水平等问题,旨在帮助教师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发展。这100条建议集中体现的苏霍姆林斯基普适、先进、丰富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这些建议对于一名身处教育战线的新教师而言,显得十分难得和有益。


《给教师的建议》

书籍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书籍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推荐书中经典赏析内容

  “教育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要掌握这一门艺术,就必须多读书,多思考,你读过的每一本书,都应当好比是在你的教育车里增添了一件新的精致的工具!”

“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一些优秀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

荐书人

顾世民

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院长

二级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黑龙江省教学名师

英语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负责人、国家级一流线上课程《英伦历史文化拾遗》负责人,兼任中国高校外语学科联盟师范类院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英汉比较研究会外语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专家等学术职务。

  《乡土中国》不仅是一部分析中国基层传统社会的学术著作,更是一把解码中国文化的钥匙。费孝通先生通过解构乡土社会的结构、伦理、治理与文化心理,帮助我们理解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如何塑造了过去与现在的中国社会,以及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该如何正视文化传统的惯性与转型。读懂《乡土中国》,才能真正理解 “中国文化为何是中国的”,以及中国人行为逻辑背后的深层文化基因。

 

《乡土中国》

书籍作者:费孝通

书籍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推荐书中经典赏析内容

  “我当时在大学里讲课,不喜欢用现存的课本,而企图利用和青年学生们的接触机会,探索一些我自己觉得有意义的课题。那时年轻,有点初生之犊的闯劲,无所顾忌地想打开一些还没有人闯过的知识领域。我借“乡村社会学”这讲台来追究中国乡村社会的特点。我是一面探索一面讲的,所讲的观点完全是讨论性的,所提出的概念一般都没有经过琢磨,大胆朴素,因而离开所想反映的实际,常常不免有相当大的距离,不是失之片面,就是走了样。我敢于在讲台上把自己知道不成熟的想法,和盘托出在青年人的面前,那是因为我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教育方法。我并不认为教师的任务是在传授已有的知识,这些学生们自己可以从书本上去学习,而主要是在引导学生敢于向未知的领域进军。作为教师的人就得带个头。至于攻关的结果是否获得了可靠的知识,那是另一个问题。实际上在新闯的领域中,这样要求也是不切实际的。”

——《乡土中国》重刊序言

荐书人

刘 妍

哈尔滨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黑龙江省植物学领军人才梯队后备带头人

 《我们仨》是杨绛先生的长篇自述体散文集,回忆了她和家人的生活。书中既有对求学生活、家庭生活、女儿成长的回忆,也有失去亲人后的迷茫、痛苦和追思。从这本书当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她成长的轨迹和生活历程,感受到特殊年代知识分子报效祖国的决心、夫妻子女间的爱,以及一位优秀女性的温柔而坚毅的力量。


《我们仨》

书籍作者:杨绛

书籍出版社:三联书店

推荐书中经典赏析内容

  一九九七年早春,阿媛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末,钟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我一人。

哈师大er们来到活动现场,提升阅读能力,点燃阅读热情!